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1-06 06:01:34
【必备】数学说课稿九篇

【必备】数学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说课稿 篇1

设计的思路:

1、 关于教材

《数字与编码》是新课程第十册数学广角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已经知道的,而数还可以用来编码,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大熟悉的,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调查、分析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感知信息数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数字符号性的认识,培养对应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重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尝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教学难点:编号时要注意简洁明了和科学性

3、 关于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介绍邮政编码,在这里我是想让学生初步感悟一一对应思想。从这一目的出发,我是这样安排的: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又相对比较简单的邮政编码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信片上的两个不同编码,在区分中明白为什么这两个编码会不同,初步理解同一个地方邮政编码就相同,又通过询问同一个地方会不会有两个编码,暗示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编码与它相对应,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接着让学生比较、观察老师提供的一些邮政编码,在对比中理解各个数字的含义。当学生发现了一些数字相同时,再次询问会不会两个不同的地方而邮政编码是一样的?再次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个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在看到了数字编码在邮政编码中的运用后,能举一反三,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隐含数学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编码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也从中感悟到信息数字化的快捷、简单和科学性。

第三个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中的一一对应。根据前一环节,我就顺着学生说到的身份证,揭开了探究身份证号码秘密的篇章。在本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先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号码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里面所隐藏着的秘密,并把各自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见;接着以小家庭为单位,发表刚刚探究的成果,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使学生明白各个数字的不同含义,以及15位与18位的不同,理解为什么要升位;再就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编写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给自己也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在编写中进一步体会数字化的简洁、科学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对应重要思想。而最后一句这些信息既然也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为什么要选择数字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体会信息数字化的简洁性,真正体现学为所用。

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拓展运用,是想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感悟编码的科学性。正好结合我们学校还没有学生证这一真实情况,让学生帮助想想,如果我们学校要个每位学生做一张学生证,而在上面又要有一个学生证号,你觉得在这个号码中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比较好。在学生自己编写、一起交流的过程中,科学性就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数学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 ……此处隐藏9661个字……

C、深入探究运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逻辑—是从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活动是儿童发现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因此,本课这时将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去发现探索,从而形成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首先,请学生自主选择题组,分组探究,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共同小结,形成统一认识:计算连除时,可以根据四则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有时根据数字的特征有时改写成“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比较简便。计算“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时,可以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有时根据数字的特征改写成“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比较简便。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新课程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注意力、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在练习的设计形式上采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等情景。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在内容的设计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意见和看法,使各自明确努力方向。

最后,我设计了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把你的收获和感受和同桌说一说。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起到梳理概括,提炼升华的作用,以促进他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四、说课堂学习评价。

开放式教学必然辅之以开放式评价、个性激励的学习评价方法。时间上,使用全程评价,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适时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式上,还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争论。

数学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一) 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引入课题环节:

1、 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 (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 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10)-(+3)=+7 (+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2)=+3 (+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 比5℃ 高多少?15℃ 比-5℃ 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 :(1) (-3)-(-5); (2) 0 - 7

例2.计算(1) 7.2 - (-4.8) ; (2) (-3 - ) - 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 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 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略)

《【必备】数学说课稿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